关中访友考察随记
2018年5月8日上午9时,秦治从平凉乘班车前往古城西安。本次出行意愿有三,一是拜访道友,切磋学问并收集抢救先父与关中同窗学友间的书信文章等交谊资料,二是再次考察芸阁书院发展过程以资借鉴,三是考察重要历史文化遗迹以增长见识。下午1时出站,四弟秦荣光已在车站门口等候多时。就餐小憩后,来到向往多年的西安碑林博物馆。往日来过西安多次,皆未能如愿观赏碑林风彩,向往之心益切,今日如愿到达,十分喜慰!
西安碑林座落于着名古城西安市三学街,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之一,是我国收藏古代碑石墓志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文化艺术宝库,也是历代着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有着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
这里有汉熹平石经《周易》残石”,它保存了我国最早的《周易》文句,是蔡邕以隶书书写的。这里有刻于唐天宝四年的《石台孝经》碑,有刻于唐文宗太和四年的《开成石经》。《开成石经》是公元830年,接受国子监郑覃的建议,由艾居晦、陈珍等用楷书分写,花费了七年时间刻成一部石经。其中包括《周易》6卷,《尚书》13卷,《诗经》20卷,《周礼》11卷,《仪礼》17卷,《礼记》20卷,《春秋左氏传》30卷,《春秋谷梁传》12卷,《尔雅》3卷,以及《公羊春秋》、《孝经》、《论语》等十二种经书和五经文字及九经字样。计114石,文刻两面,字列八层,共六十五万零二百五十二字。刻成后立于唐长安城的国子监内,成为当时知识分子必读之书,同时也是读经者抄录校对的标准。《开成石经》是我国古代七次刻经中保存最完好的一部,它俨然是一座大型的石质书库,对中华经典文化的保存和传播起了重要作用,有效避免了其它材质书籍会被火焚水浸及传抄错误而遗失本真无从校对之郁。
这里值得珍视的经典及书法绘画名碑很多,特别是《颜家庙碑》气势雄浑,苍劲有力,是标准的“颜体”,由唐朝鲁国公顔真卿撰书,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拜读碑文,更使我们感动不已,顔氏自孔门高足弟子颜回而下,世世位列朝班,代代忠诚伟岸,皆为道德文章楷模,垂为家国典范。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见于孔氏顔氏之昌盛焉。
夜宿四弟家,受到家人热情接待。次日我们兄弟二人至蓝田县华胥镇李武库先生家中,薛全性老先生(蓝田县公安局原政委)早在这里等候,我们一见如故,亲如兄弟。李武库是先父同窗学弟李克敬之子,幼治一岁,互称世兄,交谊甚笃。李师叔与先父同学陕西眉县崂峰书院,同教陕西扶风贤山书院和凤翔宗铭书院。解放后音讯不通,改革开放后书信往复频仍,并多次互访。李师叔大约每年来我家住十天二十天,助抄《周易卦解》时住了两月有余。二位先师谈经论道之际,治亦受其熏陶而颇获教益,于出差便利之际,曾多次探望请教于李师叔家中。薛全性先生是芸阁书院牛锐院长的朋友的朋友,同为儒门同道,同是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薛先生品德高尚,热情积极的收集抢救文化资料,脚不停步,到处调研,无私奉献。对事业认真负责,对朋友真诚友善,对传承发展蓝田文化功莫大焉。是退休领导干部中的非等闲之辈,堪称传统文化传播者中的杰出人员。
我们四人相见礼毕,立即投入紧张的资料查阅中。李世兄端出保存信件的纸盒,提出保存手稿的蛇皮袋,我们即刻开始翻阅先父与李师叔的往复信件、李师叔《日知录》(日记),诗文着作遗稿,《论辩实录》等文稿,忘却疲惫饥渴。过午时分,整理出先父全部信件,挑选了师叔部分文稿,同去县城复印,以便整理编辑先父资料,并补充李师叔寄存给先父的遗稿,欲取其精华,付梓印行,以慰师叔寄托之意。对于这些珍贵稿件,我们再三嘱咐李世兄妥善保管,将来托付可传之人,以期日后有人系统整理,出版发行,让师叔终生研学心得有益于世道人心。
芸阁书院牛锐院长忙完工作赶来时,我们的复印装订工作即将完成。至文稿复印装订完毕,去饭馆享用当地可口名小吃后,七十六岁的薛老先生返回县城家中,牛院长送我们入住芸阁书院隔壁的宾馆,安排好住宿及次日早餐,又连夜驱车返回西安,准备第二日往成都出差事宜。
蓝田芸阁书院,承载着牛兆濂才子的历史,四吕乡约的经典。书院创始人牛兆廉先师,为关中一代大儒,学子遍及中外。他的曾孙牛锐先生继承先祖遗志,付出全部精力、财力,恢复了芸阁书院,规模增于昔日,对继承弘扬儒家文化,壮大蓝田旅游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牛先师与先父敬修公有师生之谊,是故牛院长与我们亲如家人。
次日起床就餐后,我们沿着服务员指点的小路截径,攀坡而上,来到白鹿原最高处,这里有许多新建三层小别墅式农舍,有白鹿原生态文化观光园、采摘园、景观建筑等等,与良好的植被,绿油油的麦田交相辉映;与巍峨秦岭,葱郁蓝山,苍苍霸水,构成了一幅幅美好的景观画卷,是休闲怡情的最佳去处。
九时许,芸阁书院院长助理杨敏打来电话,说她在门口等候,我们随即来到书院,在接持室倾听小杨介绍办学概况。
芸阁书院现已成为陕西省中小学生研学基地之一,有教职工十二人,每天接待研学学生二三百人,最高日可达到六百人。前来参加研学的学生,由所在学校老师带队,旅游单位协助,每批学生历时一天,完成8项研学议程。
1.行入泮礼,在书院门前广场举行。该活动的宗旨是培养孩子尊师重教,彬彬有礼,文静娴雅的气质。学子们穿上书院古装,严整列队,首先训练揖让礼仪,领诵蓝川先师教言,诵读吕氏乡约。随即向至圣先师孔夫子进香、献爵,向老师进献束修、行拜师开智礼。程序如下:在司仪主持声中,主献官(校长)盥洗,揖拜献香,亚献官(校长或主任)盥洗,揖拜敬酒。接下来行拜师礼,学生代表进献束修,敬茶,宣读拜师帖,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愿谨遵师命,立德、立言、立行,矢志不忘,敬献拜师帖,全体学生拜师,一拜兴,再拜 兴,三拜 兴,礼成!”的读帖赞礼声中,道出了入泮礼的教化深旨。拜完后老师们用朱砂笔在每个学生眉心点上小红点,名曰“点朱开智”。诵读蓝川先师遗训和吕氏乡约,最后全体师生共同向至圣先师文宣王行叩拜礼,“一拜德侔天地兴,再拜道贯古今 兴,三拜删述六经 兴,四拜垂宪万世 兴。”入泮礼成。
2.参观展室,听取牛举人牛蓝川事迹、蓝田历史、优秀诗词等讲解。3.练习射艺,“射以观德性”“揖让而升”“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4.亲手体验铅字印刷。5.投壶。6.画脸谱或扇面。7.听讲座。8.游园。
入泮礼结束后,我们与书院的老师们见面,见他们个个仪态庄重,言辞谦逊,又不失年轻人的刚强活泼气象。我们鼓励他们选择了传播先进文化、引人向善的光荣事业,一定能扶助牛院长将芸阁书院越办越好。杨助理亲送我们到附近公交车站,握手告别,我们随即电话感谢牛院长的精细安排,让我们了解了研学基地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孩子修习礼仪,懂得庄重,增长见识,了解优秀历史文化实质的积极作用。并赞赏牛院长用得其人,事业蒸蒸日上,为复兴优秀文化做出的社会效益显着。
午后,天色渐渐阴沉了下来,继而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我们乘车前往半坡博物馆,参观仰韶文化遗址。该遗址位于西安市以东,于1953年春被发现,面积约50000平方米,距今约6000多年,是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
进入博物馆,顺路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央水池假山上正在汲水的半坡姑娘石雕,左侧是半坡遗址出土文物的展览大厅。展厅由三部分组成,一展室展出在半坡遗址发现的生产工具,有石器、渔具、纺轮、骨针、鱼钩、鱼叉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原始织布方式,基本用具仅为四根木棍,充分展示了先民们的聪明才智。二展室为宏大的半景复原场景,可以由此了解半坡人生产活动的各种场面。此厅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通过绘画、雕塑等手段,在河流和田野之上运用声光电技术逼真地模拟了电闪雷鸣、日月星辰,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包括采集、狩猎等在内的半坡人生活和劳作的场面。三展室展出的文物反映了半坡人的社会生活、文化艺术和各种发明创造。尤其是半坡出土的彩陶器相当精美,一件件都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出展厅后进入遗址大厅,庞大的村落遗址尽现眼前。半坡遗址分为居住、制陶、墓葬三个区。居住区是村落的主体,在聚落的中心,周围有一条人工挖掘的宽6~8米,深5~6米的大壕沟围绕,中间又有一条宽2米、深1.5米的小沟将居住区分为两片,形成了既有联系,又相区分的两组布局。大壕沟外北边是公共墓地,东边是制陶作坊窑址群。当看到那条全长500多米(只展示出来一小段)的大围沟时,着实让人叹为观止!可以想象,在当初只有简陋的石刀、石斧的年代,要开凿出这样一条围沟,该是多么巨大的工程啊!在这里,我们既能看到人类童年时代的纯朴,也能寻觅到中华先祖艰辛的足迹,同时能领略到先民们生活的智慧。
在遗址大厅后面,还有一建筑群,名曰“史前工场”,旁边还建有原始文化村。可惜此时雨势渐大,加之天色已晚,“史前工场”门户紧闭,仅绕着原始文化村转了一圈,感知了一下当初人们的居住状况。
随后告别博物馆,应西安市某某区文广局局长之约,前去共进晚餐,述谈交流。局长年岁不高,格局很大,酷爱传统文化,深谙做人准则,对社会现状及人情冷暖洞察入微。既是一位年轻有为的领导干部,又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业余作家。他善于阅读,善于思考,对当地关学传人及其文化遗存高度重视,极力发掘抢救,收存保护。和他交谈起来如同行云流水,颇多同感,深有相见恨晚之意。他在搜集整理牛蓝川先生生平资料时,发现我父亲与李克敬先生书信住复,见其文化造诣深厚,于是心生敬慕,随即通过芸阁书院牛院长与我取得联系,成为朋友交谊。当我们谈及优秀文化的当代价值、研学经典与幸福人生、传播先进文化与民族复兴,以及搜集整理近代儒学先师资料与改善社会风俗的作用等家国大事时,他兴致极高,侃侃而谈,与我们意见完全相合,看法高度一致。这也使我们深有感触,觉得先圣“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道理,“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教诲更加亲切!
他详细了解了先父家祭礼仪的时间地点,祭祀过程,变化情况等各个具体环节,同步录音,以备存查。之后又到他办公室小坐,继续交谈至晚,局长坚持要开车送我们回小弟家中,我们反复以路途遥远,红绿灯多浪费时间等为由婉拒,方开车送我们至地铁口,依依道别,并多次嘱咐日后常联系。
这次访友考察活动历时三天,收获颇丰。一是几乎全数找到了先父和李师叔生前的往来信件,包括父亲去信的原稿和李师叔来信的全部手抄稿,以及父亲、李师叔和其他同学友人书信往来的部分原稿。为编辑出版父亲和师叔的相关遗着,收集到了极其珍贵的原始资料。阅览先师文稿信件,再受启迪,他们的家国情怀,耀然纸上,吾辈宜继承遗志,弘扬优秀文化,传承传统美德,促进社会和谐。二是详细了解了云阁书院的办学情况,亲眼观摩了入泮礼,为孔子学堂及未来创建书院获取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三是通过参观游览,见识了关学遗存,感知了先贤们保护国学遗产的宏伟壮举。同时穿越时代,目睹了6000年前先祖们生活的场景,进一步坚定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和决心。四是拜望了老友,结识了新的同道人。他们都接受过经典文化熏陶,个个胸怀大志,文质彬彬,谦逊从容,尝为社会和谐奔走呼号,奋发努力。多交这样的朋友可以进德启智,为弘扬优秀文化互勉互励,尽心尽力。坚信在习总书记的不断号召和带领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必将指日可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早日成真。
上一条: 袁士聪老校长80寿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