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会快讯-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本会快讯

他用生命诠释传统文化的内涵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18-10-10

——记平凉市电视台原台长吴烨

半年时间没有见吴烨先生,这次因为文友雷昭要为他收藏的书万卷图书找个家——创办平凉辅文书院的事情,专门电话预约登门拜访,吴烨先生依然那样阳光,风采依旧,依然是戴着那顶小轮上翘的乳白色礼帽、依然穿着那身合体的月白色全身布满口袋的摄影服,依然是那双轻巧的运动鞋,虽然已经是快80岁的老人了,却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清爽、他的脸上永远带着微笑,不愠不火,不紧不慢,显示出大智若愚、上善似水的神气。

可是谁知道,他身兼平凉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顾问、平凉市道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数十家学协会的领导职务,退休后退而不休出版各类文化、摄影、医学、宗教、科技书籍26本,还照看着一位偏瘫近20年的老伴,在家务缠身、公务随身、社会事务不离身的有限空间,能干出如此业绩,也就只有吴烨台长一个人了。那么是什么神秘力量支撑着这一位苦难的陇原汉子,我们想从传统文化的钟爱上找到答案。

工作狂人

吴烨生于1944年3月18日,是甘肃省宁县早胜镇南沟村人,1956年毕业于庆阳师范学校,1986年自修于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曾任平凉电视台台长,系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甘肃省摄影家协会理事、甘肃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中老年摄影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书记处书记、东方文化联谊会学术委员。平凉地区摄影家协会一二三届主席,现任名誉主席,2004年光荣退休。

他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原平凉地委报道组从事摄影、电视摄像工作。先后在各类书报刊发照片1200多幅,参加各类摄影展入选作品180多幅,有20多幅作品获奖。在中央电视台、甘肃电视台、平凉电视台发表电视作品900多条(部),有40多部作品获奖。组织举办摄影、摄像学习培训班28次,培训学生1500多人次,为各类学习班讲摄影课100余次,听课学员3600多人次,组织举办影展12次,展出照片2000多幅。照片“他们起得早”获1983年《中国摄影》杂志年赛三等奖,“陇东茅展”获“民百杯”全国摄影比赛铜牌奖,“崆峒天台山”获银牌奖,《酒花飘香》获第二届“名星杯”全国诗书画影大奖赛金奖。“皮影脸谱”参加甘肃·秋田摄影交流展在日本展出。组照“泾河两岸”50多幅在《甘肃画报》连载6期,“崆峒秀色”入选《甘肃摄影作品集》,“关山牧场”、“崆峒日出”等20余幅照片被印制成挂历、明信片公开发行。在职期间先后被甘肃省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被评为平凉地区树立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

他在声屏与光影中耕耘半个世纪,创造许多平凉“第一”——“第一”,意味着成就不凡,更彰显出他敢为人先的探索、创新精神!

一个人一生从事什么事业,与他幼年时期的兴趣爱好有很大的关系。吴烨先生是庆阳宁县人,他在宁县早胜一中上学期间,看到报刊上刊登的文章和摄影作品,心灵里那根迷恋艺术的弦就被拨动了,偷偷模仿着写些稿件,上物理课时对照相机的结构原理分外关注,但因那时没有条件买照相机,这些兴趣爱好便只是以种子的形式埋藏在心灵的土壤。1965年,从庆阳师范毕业,被分配到国营蒲河造林总场参加工作,这颗艺术的种子才逐渐发芽了——国营蒲河造林总场被“收编”为西北林业建设兵团第二师后,有写稿、摄影特长的他,便在林二师政治部承担起宣传工作,并以驻站记者的身份,经常深入一线进行采访,在《人民军垦》报发表了大量新闻稿件和摄影报道。1975年,林二师解散。吴烨就调到平凉地委报道组继续从事新闻工作。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平凉还没有电视台,甘肃电视台当时称作兰州电视台。为了壮大全省电视新闻工作者队伍,兰州电视台在各地州市培养电视记者,平凉地委派吴烨去学习,从此与电视新闻结缘。兰州电视台给他配发了一台他第一次见过的红旗牌16毫米电影摄影机,当时他高兴极了。为了能尽快、娴熟地掌握操作要领,他虚心地向曲宗珊、李之滨等老记者、老摄影师学习。同时,到处借书、抄笔记钻研电影拍摄技术,只学了一个月,对电影摄影机就能运用自如了,拍摄、播发的电视新闻,连续几年在全省各地州市名列前茅。

1985年,平凉电视台成立。吴烨从地委报道组调到电视台工作,先是当记者,一年后担任副台长职务,八年后当了台长。他担任副台长期间,全台只有一台单管摄像机,一台录像机和一台放像机组合成的简单编辑线。台上也没有字幕机,片头片尾字幕写在玻璃上,后面衬托花色布拍摄......然而,他就是用这般“土法”,带领电视台人员,克服设备差、经费少困难,历时两个多月,跑遍陕、甘、宁三省八九个县境,行程一千余里,拍摄出了平凉第一部五集电视系列片《泾河行》,详尽地介绍和展现了泾河流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就在这次拍摄中,吴烨和同事们探明泾河真正的“出生地”不是老龙潭,而是位于庄浪县郑河乡与泾源县二龙林场交界处的二龙河,这里有三眼水泉,水流汩汩喷涌,非常清澈,水中石头色彩斑斓。附近山上还建有一座简陋的泾河龙王庙。《泾河行》在甘肃、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全国20多个省市电视台相继播放后,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强烈反响。许多在外地工作的平凉人看到母亲河瑰丽的风景,在信中畅谈了他们激动的心情和感受。不少外地的观众也赞叹说:“原来西北并非想象的那么荒凉,竟也有如此美景啊!”

艺术达人

成功,总是伴随着艰辛的探索与付出。吴烨给我讲述了有一次挨饿的情景:为拍摄《泾河行》第五集《泾渭交辉》,他们下午坐车从平凉出发,晚上抵达陕西咸阳市住下,第二天凌晨五点就匆匆开吉普车朝高陵县泾河和渭河交汇处赶去。他们原以为拍摄会很顺利,早上没有吃早餐。谁知,到了目的地,看起来铺满石头的河滩比较平整,但却非常松软,车刚一进入河边,轮子就陷了下去,越发动陷得越深。前不见村,后不见店,只有漫漫水波眼前流。他们坚持拍摄完,直到晚上才想办法把车从泥坑里弄出来。吴烨说,这回把他们饿坏了,整整一天没有吃东西。

早在1983年,他的摄影作品《他们起的早》,就在由中国摄影家杂志社举办的“晨曲”摄影年大赛中荣获三等奖。以后的《一脸多谱》参加甘肃·秋田摄影交流展,在日本展出。《泾河行》在全国电视台播放的时候,他的以泾河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同时也在《甘肃画报》连载。1992年10月,平凉地区第二届文代会召开,平凉地区摄影家协会成立,他当选为影协主席,自此连任三届。这一年,在协会缺乏经费,甚至连办公场所都没有的情况下,他硬是凭着一股闯劲和责任心,四处募集资金,成功举办了平凉有史以来第一个“关山杯”摄影艺术作品大赛,为平凉摄影艺术的发展吹响前进的号角。工作之余,他多次自费参加了省内外摄影机构举办的摄影家采风活动,每一次远足,都会从大自然的怀抱中打捞到丰硕的收获,率先在平凉举办了个人摄影作品展——“西部风情”,一年后又举办了“南国风情”摄影作品展。2000年“五一”期间,受上海市文化艺术节组委会邀请,吴烨在平凉征集了200多幅表现大西北风情的摄影作品,带到上海市徐汇区人民广场展览一周,反响强烈。《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文汇报》、上海电视台都纷纷予以报道。2002年,他又为平凉同行开创了先河——隆重举办了“人与自然”中外模特·人体摄影艺术作品展,在小城掀起不小的波澜,人们在街头巷尾、茶余饭后多有议论。正如有人说,人体摄影,域外司空见惯,区内石破天惊。由此不难看出,吴烨有过人的胆识和勇气。“吴烨的摄影作品是一幅幅雄浑博大,苍凉悠远,气象万千又豪情横溢的西北风情画,又是一卷卷内涵深刻、匠心独运、催人奋进的西部民俗史。”这是方衡等诸多评论家对他摄影艺术的中肯评价。

艺坛耕耘四十载,汗洒故土绽奇葩。他作为电视、摄影“两栖”艺术家,获得不少沉甸甸的荣誉:1990年,被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全省优秀新闻工作者。1996年,被原平凉地委、行署授予全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1999年,平凉地区文联授予他“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2003年,摄影作品荣获甘肃省敦煌文艺奖……2004年在平凉电视台台长任上光荣退休。

退休忙人

退休后,吴烨先生自觉担负起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重任,他从出版摄影书籍开始,一步步开启了他晚年奉献祖国传统文化的历程。

2005年他自费出版了《吴烨摄影作品集》,以他优美的画面、简洁的线条、美奂绝伦的视角冲击力赢得了人们的赞美;之后他又出本了摄影传集《崆峒山》、《大美崆峒》、《问道崆峒》、《崆峒影声》、《追光逐影》、《崆峒混元楼》、《崆峒紫霄宫》、《平凉摄影家》、《碧水丹霞云崖寺》、《西峰财神庙》等12部摄影作品集,《大山回声》等史集,《解读弟子规》、《孝道》、《文昌帝君阴骘文注解》、《拜读太上感应篇》、《平凉隍庙》等5部平凉传统道文化典籍,与平凉振中堂中医大夫左中丕先生合作出版了《养生保健知识荟萃》、《养生之道》、《实用养生知识》、《百家验方》、《医海行舟》等5部养生书籍,发起并成立了平凉市道学研究会,并当选副会长兼秘书长,编辑出版《问道崆峒》人文学术杂志6期,每期印行1000册,把道源圣地崆峒山的道文化推广传播到海内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平时摄影界同仁不论谁出版摄影作品集或者文化书籍,他都热情支持,积极申报书号、激情写序介绍,举办各类影展10多场次,在平凉市图书馆等场合举办“孝道”、“道”、“道德”等文化讲座20多场次,参加听众1000多人次,在平凉日报、平凉电视台、崆峒电视台灯新闻媒体发表弘扬传统文化的言论、故事等文章10多篇,为数十名摄影爱好者举办影展、出版书籍发行搭建平台、讲话、用他的爱心和激情为平凉市摄影事业发展壮大不遗余力,奔走呼号,成了平凉市摄影界举足轻重的领军人物和传统文化界德高望重的领导人才。

道就是悬在人们头顶的神明和追求,一个人有了道德的追求,就会把自己放下,投身到人民大众和火热的生活中去,生活中的任何压力和坎坷就不足一提,就有了“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壮志胸怀和动力,就对人生,对事业、对祖国、对群众有了不同一般的理解,就有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与气度,就会把一切都看淡、看清、看开,唯有对生命的敬重、对神明的敬畏、对法律的敬礼,对祖宗的敬爱,对传统的敬尊,他的内心世界装着世界和群众,就没有什么可以摧毁和攻击他,吴烨先生就是达到这种人生境界的人。

由此我是由衷的敬重和佩服着他,借这次平凉市举办“寻访孝心老人”孝心征文的时机,我把他采访做一推介,希望对所有国人能有所裨益。

撰稿:王继儒  校审发布:秦荣光


264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会员登录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 主办单位: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陇ICP备18003001号-1    
  • 联系电话:18993355729   邮箱:3297571911@qq.com
  • 技术支持:甘肃星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8093315051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