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奖征文-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爱国孝亲 >> 有奖征文

378第二届{爱国孝亲征文}石养心——平凉第一代女司机

来源:朱国勇
作者:朱国勇
发表时间:2019-10-06

她叫石养心,名字出自《孟子·尽心上》:“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意思是保持人的本心,养护人的本性,这是侍奉上天(遵从天道)的办法。石养心的一生,也是实践她的名字寓意的一生。  

门 闺 秀

从她的取名来看,她肯定出生于书香门第。她的父亲是陕西长安人,天资聪慧,饱读诗书,及早成才。清光绪末年,朝廷废除科举制度,推行新式教育。她父亲因学识渊博,加上家族的支持,于19岁时就被举荐担任了陕西镇巴县的知县。到民国时期,她父亲到甘肃西峰市盐局从业,从事盐业专卖经销。初期生意尚可,经济宽裕,到了后期,她父亲染上烟瘾,吸食鸦片,家业逐步中落。

她父亲的正房夫人是陕西汉中师范学校毕业的女学生,大多时间居住在陕西老家,因生养的儿女较少,她父亲有意娶一位二房,为他生养。她的生母是陕西凤翔人,因家庭困难,生活艰辛,被人贩子贩买到西峰。经人介绍,她父亲在马车店从人贩子手中买下她生母,做了二房,当时她生母才17岁,她父亲44岁。

石养心一共有兄弟姐妹5人,其中,有大房所生的同父异母的一个大哥;同母所生的一位二哥丶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她大哥成人后参加了解放军,曾参加过甘南剿匪战斗;她二哥坚持求学,毕业于西北建筑工程学院,解放后到新疆参加边疆建设,在新疆退休,今年已经84岁。

她姐姐是他们兄妹中命运最苦的一个。在她姐姐16岁那年,其父因为抽大烟欠了别人的债务,不得已在饭桌子上将她姐姐许配给西峰一户有钱的人家顶账。当时她姐夫才14岁,他们就结婚了。她姐姐的公公是西峰商会会长,西峰半条街道几乎都是他们家的,但解放前也因为遭遇战乱,被盘距西北的国民党“马家军”几次洗劫而败落,所以到她姐结婚不久就搬回了陕西和阳老家,将西峰的家业留给她姐两口子打理。她姐和姐夫年龄很小,不经世事,什么都不懂,还要经受婆婆多方面的监督和管束,经历了许多磨难。

石养心出生于1938年11月3日。她出生及成长的年代,正是血雨腥风、生灵涂炭的年代,也是时代更迭、天翻地覆的年代;她生长的地方西峰镇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边缘地带,革命的火种已经遍地燃烧,但又处于国民党军事和经济封锁的前沿;她的家庭由于父亲抽大烟而陷入困顿,靠变卖家产度日。到1949年7月28日西峰解放时,石养心已经10岁了,刚好进入懂事、启智的年纪。她的家庭成份被定格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工商小业主。

1955年7月,石养心从西峰女子学校小学(高小)毕业。虽然是小学文化,但在当时这样的文化程度也是非常稀少的。按照她的愿望,她已经考上了西峰一中,准备继续上学,但她母亲做主,让她赶紧找一个女婿出嫁,以解决困窘的家庭生计问题。经过西峰公路段一位姓高的木工介绍,石养心认识了她的丈夫哈笑君  ,他是西安交通学校毕业的技术人员,毕业后分配到甘肃省交通厅工作,因为改建平庆地区公路所需,被借调到庆阳公路段工作。石养心和哈笑君于1956年1月1日结婚了,那时候她还不到18岁。到1956年3月,平凉、庆阳两个地区合并为一个地区,她丈夫被调配到平凉工作,她也因此随行来到平凉,开启了她新的人生历程。

火红年代

1956年,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变革和国民经济地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石养心荣幸地把她的青春年华奉献给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火红年代。

1956年6月,随丈夫到达平凉的石养心通过考试被录用到平凉商业系统,分配到购销站土产门市部当售货员,成为一名新中国的劳动者。1956年12月,石养心生下了她的大儿子,当年因为国家实行精简下放政策,她还在学徒期间,没有转正,因此被精简失去了工作。到1958年,正逢甘肃省交通厅来平凉招收学生,她考上了省交通学校。省交通学校按大学建制建校,设有工程、统计、会计、驾驶等专业。因为石养心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被分到驾驶班学习,这个班只有七名女生,到兰州上学不到半年,驾驶班被下放到定西交通学校,学习到年底就毕业了。

1958年底,她和另一名女同学杨素英,怀着火热的工作热情,希望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中,来到平凉交通管理局报到,而交管局人事保卫科李科长却说:“女的还开什么车,你们去到修理厂去修车吧。”同行的杨素英是河南人,性格泼辣,立即反驳:“国家把我们培养出来就是开车的,修理厂我们不去。”李科长只好答复:“不去修理厂也可以,那就给你们每月定19元的工资,下到车队去开车。”就这样,她们俩人被分配到车队,成了平凉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代女司机。那时平凉车队在泾川凤翔路口驻扎,她们被分到一位老奶奶家的地坑院子窑洞里住宿,跟着一位30多岁的河南师傅实习。实习不到三个月,她就随车上路去运输粮食。

当时,车辆奇缺,平庆地区也只有几十辆,这些车大多都是从国民党手中接收来的美国“道济”车。他们长期的运输任务是从西峰拉运粮食到咸阳火车站。一次,她驾驶车辆运粮,师傅在旁边休息睡着了。当车辆行驶到陕西彬县水库建设工地时发生了意外。这个水库是苏联专家帮助指导修建的,建设工地热火朝天,公路两边人山人海,老乡们推着小推车在运送石头。忽然有人喊叫起来:“女司机!女司机!”那时候车辆稀少,年青的女司机开车更是稀罕,所以大家争相围观。外面的吵闹声把正在睡觉的师傅惊醒了,惊慌中他的手一伸,碰上了方向盘,导致车辆猛地一偏,撞伤了一位推小推车的老乡,车把划破了这位老乡的脸部。当彬县交通管理站的人来处理事故时,她主动承担了事故的全部责任,始终没有说出师傅睡觉、惊醒,导致车辆跑偏的情节。而彬县交管站认定这起事故,师傅和徒弟各有一半的责任。

处理完事故回到凤翔路口的驻地时,已是晚上4时。不巧的是,她们车队在前一天还发生了另一起导致人员死亡的事故,死者的妻子就睡在她和老奶奶睡觉的炕上。第二天,车队召开了事故处理现场会,在郑重处理人员伤亡事故的同时,也决定把她调离车队,她的汽车司机工作生涯因此结束了。  

迎接挑战

接下来的三十多年,石养心调转了八个单位,分别承担了七种工作,不断经历种种新的考验。

她离开车队的新工作属于平凉交管局总务科管,在局机关、汽车修理厂食堂去卖饭票;后在修理厂维修车间担任统计;到1961年,她随丈夫调到泾川公路段工作,担任出纳、收发,兼卖饭票工作;到1962年7月,她生下了第二个儿子;1964年,她又随丈夫调回到平凉公路总段。

这次,分配她到总段诊疗所从事全新的工作。之前,她对医疗业务一无所知。药房很大,药品繁多,她又要打针,又要取药,一切必须从头学起。好在有两名大夫--闫大夫和王大夫,手把手地教她辩认药品、打针,很快就基本适应了工作。她每天七点到单位,用辘辘从井里把水吊上来、烧开,通过蒸煮医疗器械来消毒。等到把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其他人八点钟才来上班。两个月以后,领导把王大夫管理的门诊药房全部交给她来管理。当时看病的人有职工,还有职工家属,正式职工医药费全部报销,家属只能报销50%。所以每月要将家属的医疗费统计出来,交给财务上从工资中扣除未报销的药费。每月药费一统计出来,总有一部分家属来查账,认为他们没有花费那没多,这就需要石养心从大量的处方中寻找出所要核对的药方,一一核算清楚后他们才离去。等到下一个月,这些人又来了,特别费事。在诊疗所她干了四年,经手的药品多得数不清。每月,她都要把消耗的药品一一统计出来,把进账、销账与库存一一核算清楚,并将报表报送到财务室。1966年2月,她的女儿出生,坐月子期间,上级来人核查药房账目,她只好坐在床边接受核查,结果账目清清楚楚,没有什么问题,经受了组织的考验。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了。1967年8月平凉两派武斗时总段诊疗所被造反派砸毁了。她提前得到消息,跑到柳湖村没有人去的地方躲避,直到晚上才返回,与丈夫团聚。一段时间,她没法工作,只能呆在家里,等到工作秩序恢复以后,她被分配到汽车保修厂去修车。厂里分配她担任统计,并负责集体学习时念报纸、起草汇报材料等。虽然汇报材料大部分是抄报纸,但她注重条理,文字简洁,受到了派驻军代表的表扬。

这段时间,石养心的政治待遇不太好,因为她的家庭成分是小工商业主,不够“根红苗正”,经常受到有些人的质疑和歧视。最终,她被下放到安国乡赵堡公路道班当养路工,接受劳动锻炼。道班的工作需要骑自行车巡回作业,当时她还不会骑自行车,就让丈夫买回一辆加重自行车,她在四中的操场突击练习,摔了一身的伤,才学会骑着自行车去上班。记得那年党的“九大”召开了,她们曾于晚上12点骑着自行车从赵堡赶回城里集会,听取传达党的“九大”精神。

半年之后,单位将她调到八里桥交通管理站“以工代干”(以工人身份从事行政工作)。管理站要对来往车辆进行登记,并征收养路费。这项工作在白天还比较适应,但到晚上值班时就感到特别孤单,好在附近部队营房门口有站岗的战士,给她增加了安全感。因为是“以工代干”,她就更加努力工作,争取良好印象,力求早日转为正式干部。她每天要早早起来上班,打扫卫生、生火炉、烧水,冬季要把采暖用的煤块分成小块,把大碳砸成小块,什么脏活累活都由她承担。不久,因为她工作出色,单位将公文收发、养路费票据管理、统计工作都交给她负责。养路费票据品种很多,分汽车券、马车券两类,每一类又分月券、年券,需要分种类、分票号进行领取、统计和核销。每月报表要及时上报到公路总段,她一人承担了收发员、统计员和养路费售票员的三项工作,一个人干了两个人的工作。

在交通管理站工作近三年,到1971年,交通秩序管理和养路费征稽从公路总段分离出来,设立监理所。监理所缺会计,便将她从交通管理站调到监理所担任会计。她没有会计知识,但又必须服从工作分配,只能下死功夫边干边学。她拜了一名老会计做师傅,帮她建立账目,指导她进行核算,并善于从具体业务中掌握规律,举一反三,很快适应工作。监理所不仅会计业务量大,并且养路费票据管理的工作量更大。因为监理所归省交通厅直接管理,她要按季度到省交通厅去领取票据,然后再分发到各县的七个管理站。对各个管理站分列户头,严格登记,按月报账核销,再将统计报表向交通厅报账。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随着党的中心工作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重点,她的家庭成分对她的不利影响彻底去除,她和共和国一样,迎来了思想大解放、工作热情大爆发和政治待遇的大提升。1983年,她由工人转为干部,改变了以工代干的身份;1986年,她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交通秩序管理和养路费征稽分离,分别成立了交警队(划归公安管理)和养路费征稽处,她留在征稽处继续当会计。1991年,她当选单位工会主席,成为一名副科级干部,会计工作交给了一位年轻的女同志。1994年,55岁的她光荣退休。

怀 广 阔

石养心是一个特别要强的人,工作上一直坚持奋发有为、努力上进,决不肯落后于人,几乎年年都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在处理工作与家庭的关系时,总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不惜做出一些家庭利益的牺牲。

她曾在1959年生养过一个女儿,在女儿出生40天后,她毅然将这个女儿托付给在西峰居住的母亲抚养,而她去平凉上班了。这个女儿因为过早失去母亲的喂养,加之当时经济困难,造成营养不良,长到7个月就夭折了。

她在赵堡道班劳动的那段时间,正逢丈夫被下放到泾川公路段工作,她带着不到四岁的小女儿到道班一边带孩子,一边劳动。在平凉的家里只有十四岁的大儿子带着不到八岁的二儿子在家独立生活,她只有每周星期天回来一次进行安顿、教导。计划经济时代,所有生活物品都凭票供应,买面、买菜、做饭,都由孩子们承担;生活用水要兄弟俩用架子车去自来水公司的供水点拉运,每拉一回可以用一周时间。也许正因为如此,她的子女们都能及早学会独立生活,意志坚强,追求上进。

她心直口快,性格开朗,待人真诚友爱,善于沟通交流,不论在单位还是在社会,人缘比较广泛。家中每遇大事,基本都由她做主处理,总能找到妥善解决问题的办法。受她的影响,她的家庭和睦幸福,家风淳厚;她的子女胸怀宽广,豪爽率真,朋友众多,不论多年的世交、长期的同事、还是一见如故的新朋友,都可以突破心理障碍,打破年龄界限,广泛传递出友爱、亲和的能量。

她从小喜欢秦腔,且能歌善舞,有艺术天份。小时候每逢演戏,她早早拿上凳子观看,要过足戏瘾才肯回家。每次看完戏,总能记下几句唱腔、唱词,自唱自乐,陶醉其中。有一次姐妹两人做饭,她姐姐擀面,她一边烧火、一边哼唱,等到姐姐把面擀好,才发现她烧的火早熄灭了,气得姐姐提着擀面杖满院追着打她。上小学的时候,她年年参加社火表演,表演过《兄妹开荒》等节目,她扮相俊美,表演生动,在她们那一辈人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工作后,她经常参加单位的文艺活动,是单位的文艺骨干,在单位演出《逛新城》等节目时她都担任女主角。如今她已80岁了,但唱起秦腔来,嗓音清脆,声音饱满,演唱的视频常被亲友们发到网上欣赏。从她的演唱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对生活的执着热爱、对时代的感恩知足、对人生永远不减的青春激情!

忠孝家风正,留福与子孙。石养心的人生经历和奋斗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富财,她的优秀品质和家国情怀更是需要后人传承弘扬的精神财富!

作者:朱国勇 (根据采访录音整理)

二〇一九年十月三日


264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会员登录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 主办单位: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陇ICP备18003001号-1    
  • 联系电话:18993355729   邮箱:3297571911@qq.com
  • 技术支持:甘肃星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8093315051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