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奖征文-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爱国孝亲 >> 有奖征文

092第二届{爱国孝亲征文}孝——良好家风伴我一生-林焕煜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19-09-02

   

  孝——良好家风伴我一生

   

  孝顺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正所谓:“百善孝为先。”我们的民族之所以能给生生不息,世代延绵,是因为我们的人情味很浓,我们懂得孝顺长辈,让这个社会充满爱,充满和谐,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幸福。有时候在报纸、媒体看到一些家庭不孝顺老人,甚至打骂、虐待老人,导致有的老人离家出走,有的老人自杀身亡,我很悲愤,这些人把老人当做累赘,当做负累,殊不知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如果我们的后代子孙也这样虐待我们,我们做如何感想?老人们生活经验丰富,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应当得到我们的尊重与孝敬。

   在我小的时候,父亲经常教导我,做人要孝顺长辈,要学会感恩,因此在我年幼的生命里,“孝”字作为一种家风家训一直深深刻在我脑海里。我听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百善孝为先。”它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做人要懂得尊敬长辈,对长辈要尽孝道,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不孝,这种人也不能指望他去爱别人。

  在我家里,大人们在孝顺老人这方面给我们小孩子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有一次,奶奶从市场上买菜回来,上气不接下气,我们知道奶奶的老毛病又患了。爸爸和姑姑们立刻把奶奶送到医院,又是喂药,又是盖被子,我也上前帮忙,奶奶终于睡着了,脸上露出笑容,这时候爸爸和姑姑们眉头舒展开了,看到奶奶没啥大问题,送算松了一口气。奶奶醒来以后,看到我们大伙人在身边,老是说:“有儿如此,我知足了。”

  由于家风的熏陶,加上自己耳濡目染,我很小的时候便懂得孝顺长辈。有一次感冒生病了,母亲煮了几条鱼给我吃,那鱼的的味道很是鲜美,正当我要吃的时候,我想到家里还有爷爷奶奶,要让他们尝尝,于是我把鱼端到桌子上,让爷爷奶奶先品尝,爷爷一边抚摸我的头,一边说道:“乖孙,你生病了,这鱼可以给你补补身子。”我说道:“爷爷,我壮得很,这鱼先孝敬你们老人家。”爷爷欣慰地抚摸我的头,直夸我懂事。

  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第一次领到薪水的时候便想着给家里人买礼物。我为爷爷买了一根木雕的拐杖,这几年爷爷的腿有点不大方便。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爷爷抱我去玩,地面很滑,结果爷爷摔了一跤,爷爷把我抱在怀里,避免我受伤,看到爷爷一瘸一拐的样子,我心里很难受,回家的时候,拿起红花油就要为爷爷擦的时候,爷爷说道:“乖孙,你有这个孝心,爷爷很欣慰,长大能赚钱的时候,记得给爷爷买根拐杖。”我说道:“好,爷爷,您放心,我一定买。”当我把这根拐杖握在手里的时候,我的眼睛湿哒哒的,我没有忘记对爷爷的承诺,我很害怕如果有一天当我得知爷爷的噩耗时,我还没买拐杖送给他的时候,我对爷爷的承诺岂不是成了一张空白支票?奶奶年纪大了,这几年的耳朵有点不大好使了,我为奶奶买了一副助听器,让奶奶能清晰的听到我们的声音。同时我也给父母买了皮毛大衣等礼物,虽说这些礼物花了我将近一个月的工资,但是我还是感觉美滋滋的。

  除了孝顺自己家里的长辈,我有时间也去附近的养老院当义工。这个养老院里面住着好几个老人,我有时候给老人们做饭,有时候给老人们讲故事,有些时候也买些水果之类的东西和老人们一起品尝,我把他们也当做自己的爷爷奶奶去对待。

  孝顺老人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社会进步的一种标志,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在关爱自己家老人的同时,也不应当忘记关爱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比如我们去坐公交车,看到有老人没有座位,我们应当主动让座等等。正如一首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讲究忠孝治国,可见孝的重要性,而孝道更应该是每个人的基本素养。从古至今,孝的故事永不落幕,无论什么时候,孝都不会过时,一个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更好的感恩他人,感恩社会。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呢?因为孝我们才有了这和谐的社会,因为孝才是我们领悟了生命的真谛。孝不仅是我们应该尽的义务,更应该是我们对父母的感恩和爱。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动人的乐章,那是大树对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蓝天中飘荡,那是对蓝天的感恩。草木非人,皆有感恩,更何况我们人呢?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建筑永恒的孝心,留下生命永恒的奇迹。

   

   

   

   

   

  作者简介:

  姓名:林焕煜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黄冈镇饶平大道中段饶平县交通运输管理局

  联系方式:13534618185

  微信号:lin13534618185

  邮编:515700

  邮箱:kankan686@163.com

264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会员登录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 主办单位: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陇ICP备18003001号-1    
  • 联系电话:18993355729   邮箱:3297571911@qq.com
  • 技术支持:甘肃星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8093315051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