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06 21世纪的人类还剩什么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18-12-25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06

《论语学而第一》1·6

【原文】

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泛(5)爱众,而亲仁(6),行有余力(7),则以学文(8)。”                                                              

【注释】

(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4)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5)泛: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

(6)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7)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8)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21世纪的人类还剩什么

王鹏翔

孔子说“学生回到家里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尊敬兄长,做事情要谨慎,守信,和大众在一起要团结。亲近有德行的人。做好这些事情以后就可以学习文化知识了”。特别说明一点,有人会说孝悌,爱众,谨信,亲仁这几件事情这么难,什么时候才能做好?做好这些才可以学文,那得多浪费时间啊!其实,不然,这里的行有余力就是告诉我们,一天的生活中当以”孝悌,爱众,谨信,亲仁”为重,学文为次。强调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孝悌是和谐家庭关系的保障。谨信则是为人立世的基础。爱众是提升自我,扩充胸怀的条件。亲近有仁德的人以提高自我的修养。如此,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慢慢的培养仁心仁德。以上所列举的都是围绕“家风,家教”而做。现在的教育已经很少有人注重这些了,只用成绩来决定孩子的一切。孩子学习好,要什么给什么,孩子学习不好,连走路的姿势都觉得不顺眼。我见过一位家长,孩子学习很一般,期末的时候班上别的孩子都被评为优等生,只有这位小朋友平时喜欢做一些助人为乐的事情,所以老师给他发了个“小雷锋”的奖状,作为鼓励,孩子很高兴的就跑回家告诉妈妈,结果被妈妈臭骂了一顿,说助人为乐有什么用,将来能靠这个考大学吗?孩子的成就感瞬间被摧毁。

发现现在的父母和学生,家长都是非常可怜的,一到周末,家长给孩子安排了各种辅导班,兴趣班,不要说培养孩子的品德了,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吃个饭,父母的话题都是围绕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假如自己家的孩子今天被老师投诉了,孩子估计连家都不敢回,连饭都吃不安宁。如此教育,怎么能出人才?不要教育出一个人格不健全的人就已经很不错了。


前几天和一位从国外留学归来的老师讨论教育的问题,他说中华传统文化里面有很多精华,但也有很多糟粕,应该进行批判。可看看今天教育的种种现象,应该要批判的是人性才对。科技日益兴盛的今天,让我们展望一下,再过几年或十几年后,人们可能会通过类似于眼镜一样的东西,用自己的意念就可以获取大量的知识古往今来,不分东西,凡是有文字记载的知识和信息融为一体,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将会呈现多元化。那个时候,人类的科技高速发达,机器人代替了很多人类的工作。我们还能干什么?人与机器的区别在这个时候会全然的展示出来。那个时候恐怕只有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的关系,人的探索能力会成为教育的主题,因为人性最本质的东西是科技无法改变的,人的情感互动会面临挑战。只有现在儒家所提倡的孝悌、谨信,爱众,亲仁才能证明人机器之间的区别。也只有博爱和人性的善才能引领未来!

审编发布:秦荣光



作者简介王鹏翔,初名王永亮,字昊古。受祖辈影响,热爱传统文化,从小学习四书五经。曾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道德经》五年。于2012年创办焕文书院,并亲自授课,传播国学。近几年专攻《论语》一书,并参考古文经典,坚持每日写一篇札记文章,至今已写了300余篇。

264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会员登录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 主办单位: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陇ICP备18003001号-1    
  • 联系电话:18993355729   邮箱:3297571911@qq.com
  • 技术支持:甘肃星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8093315051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