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论语》学记145 不放弃恶人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145
《论语·雍也篇》6.26
【原文】子见南子(1),子路不说(2)。夫子矢之曰(3):“予所否者(4),天厌之!天厌之!”
【注释】
(1)南子:卫国灵公的夫人,当时实际上左右着卫国政权,有淫乱的行为。
(2)说:音yuè,同“悦”。
(3)矢:同“誓”,此处讲发誓。
(4)否:不对,不是,指做了不正当的事。
【译文】孔子去见南子,子路对此事不太高兴,孔子指着天说:“我所做的这件事情,如果不合道义,上天会厌弃我,上天会厌弃我。”
【评析】孔子在这里又提到了“天”这个概念。实际上,夫子的另一句话,“知我者,其天乎!”这都说明夫子以知天命、行天道为己命。这里的“天厌之!”依然是以天为心,足见孔子对于见南子这件事情所表现出的豁达和坦荡。
【学记】不放弃恶人
王鹏翔
这是孔子见南子的情况,对于这场会见,历史上说法不一,从汉至清以来的学者对此也是众说纷纭,难以给予一个准确或者近似的答案。首先就孔子是否对子路指天发誓这件事情,众学者看法不一,有人辩解说:夫子一代大圣人,是不可能对弟子发誓的。也有人认为夫子指天发誓并不是针对子路。还有一说,认为夫子不是在发誓,这个“矢”字是直接陈述的意思。
具体夫子是不是对子路发誓,或者是一种怎样的态度来说这段话,已不重要。但通过这段话,想起了夫子的另一句话,“知我者,其天乎!”夫子以知天命、行天道为己命。这里的“天厌之!”依然是以天为心,足见孔子对于见南子这件事情所表现出的豁达和坦荡。
夫子又为什么要见南子?为什么见南子而引发了子路的不悦?先通过历史来了解一下。
根据《史记》记载;孔子离开匡地到达了一个叫蒲的地方,住了月余,又返回卫国,住卫大夫蘧伯玉家。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听说孔子回到了卫国,便派人去请孔子,并说:“各国的君子,凡是看得起我们国君,又愿意和我们国君建立像兄弟一样交情的,必定会来见我们南子夫人,南子夫人也很愿意见见您”。孔子开始还推辞谢绝一番,最后不得已才去见她。南子夫人坐于帷帐之中,前面用五彩珠玉做了帘子,作为屏风,以示男女有别,按照古礼,夫妻以外的男女是不能单独相见的。孔子进门后,面朝北叩头行礼,南子夫人亦在帷帐中拜了两拜,她披戴的环佩玉器发出了清脆的撞击声。孔子与南子见面,具体谈了什么,历史上也没有记录。夫子回去后对人说:“我本来不愿见她,既然不得已见了,还得必须对她行之以礼。”
南子这个人长的很漂亮,卫灵公又没有什么主见,卫国的国政基本上都是由南子操控。但由于她不太守妇道,行为不检点,名声不太好,子路认为夫子没有必要去见南子这样的人,所以很不高兴。孔子就发誓说:“如果这件事情我做得不对的话,上天一定厌弃我!上天一定厌弃我!” 这件事情,南子请夫子在前,夫子见南子在后,如果夫子不见,确实好像不对,南子虽然名声不太好,但如果因为此事而不见,有点说不过去,何况是圣人呢?
子路因为南子非善,认为孔子没有必要去见这种人,或者认为夫子不应该向他行礼,其实这不是重点,这个故事的重点是在于子路的不高兴,引起了孔子的反应之后所说的这句话;“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这件事情如果不对,天必厌弃我!夫子心中常存天理,圣人的道大徳全在这句话中完全流露了出来。何谓天?天对一切事物都给予同等的关怀和同等的爱,光明不会因为他是恶人而不照耀,也不会因为他是好人而多施雨。至于作恶作善,完全是由人自己来选择,命由己造。夫子时刻以天理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亦不会因为他是恶人向他行礼,他就不予理睬,更不会因为他是善人而偏袒,都以同样的心去对待,都给予同样的机会和礼遇!只是因为人的品质不同,对待的方式不同而已,雷霆甘露均是恩赐,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读此章可知,礼就像是太阳的光芒,对于每个人都赐予相同的温暖和光明,无论是对于穷人和富人,善人和恶人都应该给予同样的礼遇,向善人学习,给恶人补过的机会。
【按语】子见南子,及此章所涉细节,史家及自汉以来之儒者众说纷纭,难以抉择。南子请夫子在前,夫子见南子在后,此者,礼也!南子虽有淫行恶名,然以礼请夫子,若以恶名而远之,非圣人之所为也,礼之于人也,遇恶人礼亦行之,不以善恶而有别。夫子以天厌之而行天喜之事,仁心也,故孟子曰:“仲尼不为己甚”,此圣人道大徳全之示现也。
南子恶名传
夫子以礼见
子路心不欢
惟天知圣贤
名家集义
钱穆曰:“圣人道大徳全,在我有可见之礼则见之,彼之不善,我何与焉。如阳货欲见孔子,孔子初不欲见,及其馈蒸豚,亦不得不往而谢之。然何不以此详告子路,而为此誓辞?礼,在其国,不非其大夫,况于小君?若详告,则言必及南子,故孔子不直答,而有为之誓。其实是婉转其辞,使子路思而自得之。”
刘沅曰:“南子淫乱,不足见耳,岂知礼之所在善人行之固可与恶人行之亦可与也,南子以礼求见夫子,子列臣也,何乃不以礼见乎?人见为南子,子自见为小君,人见子之见恶人,子自行见小君之礼,子路嫉恶之过,至欲废礼,夫子不曰是礼者,以子路本是礼所疑者,在见恶人,子不便斥,言恶人不是累己,则以由所素知之天心而之言之,故曰予所否者,天厌之也,誓言曰,矢以其无委婉而径直,故曰矢。”
《史记世家》:“孔子自蒲反卫,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欲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子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缪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
栾肇曰:“天厌之者,言我之否屈,乃天所厌也。”
王弼曰:“否泰有命,我之所屈,不用于世者,乃天命厌之,言非人事所免也。”
蔡谟曰:“矢,际也。夫子为子路矢陈天命,非誓也。”
李充曰:“夫道消运否,则圣人亦否,故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厌亦否也,言圣人与天同气否泰耳。”
钱穆曰:“圣人道大徳全,无可不可。其见恶人,固谓在我有可见之礼,则彼之不善,我何与焉。然此岂子路所能测哉?故重言以誓之,欲其姑信而深思以得之也。”
王弼曰:“案本传孔子不得已而见南子,犹文王拘羑里,盖天命之穷会也。子路以君子宜防患辱,是以不悦也。”
缪播曰:“言体圣而不为圣者之事,天气厌塞此道耶。”
王弼曰:“否泰有命,我之所屈不用于世者,乃天命厌之,言非人事所免也。重言之者,所以誓其言也。”
卓吾云:“子路不说”全从夫子拒弥子朱。意谓:既曰有命矣!缘何又见南子?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着,《四书集注》朱熹着,《论语点睛》蕅益大师着,《四书遇》张岱着,《论语正义》刘宝楠着,《四书恒解》刘沅着,《论语新解》钱穆着,《论语讲要》李炳南着。
《论语》简介:《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论语》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其中心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荷荷:“夫子时刻以天理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亦不会因为他是恶人向他行礼,他就不予理睬,更不会因为他是善人而偏袒,都以同样的心去对待,都给予同样的机会和礼遇!只是因为人的品质不同,对待的方式不同而已,雷霆甘露均是恩赐。”——感悟到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燕妮:“至于作恶作善,完全是由人自己来选择,命由己造。”__学习到即使“礼”像阳光一样普照大地,也会有人生百态,可见学做圣贤需要修已安人。
小雨点:何谓天?天对一切事物都给予同等的关怀和同等的爱,光明不会因为他是恶人而不照耀,也不会因为他是好人而多施雨。——像阳光一样以礼待人,感悟到夫子的胸怀好宽广!
颜姐:“礼就像是太阳的光芒,对于每个人都赐予相同的温暖和光明,无论是对于穷人和富人,善人和恶人都应该给予同样的礼遇,向善人学习,给恶人补过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