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131 内心坦荡不彷徨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19-11-19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131

《论语·雍也篇6.12

【原文】子游为武城(1)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2)”曰:“有澹台灭明者(3)行不由径(4),非公事,未尝至于偃(5)之室也。

【注释】

(1)武城:鲁国的小城邑,在今山东费县境内。

(2)焉尔乎:此三个字都是语助词。

(3)澹台灭明: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武城人,孔子弟子,比孔子小三十九岁

(4)径:小路,引申为邪路。

(5)偃:言偃,即子游,这是他自称其名。

【译文】子游做了武城的长官。孔子说:“你在那里到了人才没有?”。子游回答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从来不走邪路,没有公事从不到我屋子里来。”

【评析】孔子极为重视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他问子游的这段话,反映出他对举贤才的重视。当时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都重视接纳人才,尤其是能够帮助他们治国安邦的有用之才,这是出于政治和国务活动的需要。

【学记】内心坦荡不彷徨

王鹏翔

为政之道,在于以德行感召人才队伍的聚集和团队的建立。子游到任武城宰,夫子对于这位学生的学养和到任后的团队建设非常关心,于是进行了考察。子游将部下澹台灭明的两个特点向夫子做了描述,在他看来,这两个特点是澹台灭明能成为人才的最好证明。

一者行不由径。不走捷径,亦不东张西望,更不会走邪路,很有威仪的样子。在孔子以前,便有行不由径的规矩,只是慢慢被淡忘了。但澹台灭明还能延续这种行为,说明他传承了古人之风,更说明了他内心的坦荡正直。现代人不太讲究走路的规矩,只要怎么方便就怎么走,即便是过马路看到红灯都敢横冲直撞。为了省时省事,连马路中间的铁护栏都敢翻越,经过别人家门口时总要回头张望一番,两只耳朵竖起来,总想获得一些别人的隐私。更有甚者,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不择手段,走旁门左道、歪道邪道。如此行为,虽然没有触犯到法律,但其内心的阴暗不言而喻,更不要谈内在的修养了。连走路都要图省事,偷窥他人隐私,做其他事情就更不用说了。

记得有一次去拜见一位长者,告知是某某推荐来的,老人家马上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地向在坐的很多人表扬推荐我去的这位高人。老人家说:他从来没有见过一个这样年轻的人有这样好的修养,为什么呢?他经过别人的门口,从来都是目视前方,走路方方正正,很有威仪。其他人经过我门口,总要往里看看,他在我旁边住了好几年,我仔细观察,从来没有一次往里面看过,所以就主动和他交了朋友。

二者非公不入室。古人办公和今人差不多,办公和休息都有专门的地方。澹台灭明在遇到特别紧急的公事,大概正好是休息的时间,但为了工作,去过子游的私室,除此之外,再也不曾去过,或者去了,依然是为了公事。不像其他人,有事没事总喜欢跑去领导那里套近乎,拉拢私人感情,以图私利。澹台灭明没有这样的习惯和嗜好。

在子游看来,澹台灭明的这两个优点,就是具备了成为人才的基础。虽然都是细微的琐事,无不透露出一个人的内在修养,也窥见孔门治学的严谨和微细。

【按语】为政当重人才。人才者,以德召之,夫子问于子游,以知其徳,以知其才。子游荐澹台灭明,其由有二:一者,行不由径。此君子之威仪,心无旁骛,正大光明,于此细微处可知其修为。二者:非公事不入室。人皆有私隐,而澹台灭明入子游之室,实乃为公事而入,此君子同而不和,心不存私耶!

为政人才贵

子羽堪有为

行不走捷径

非公不入室

名家集义

郑玄注:“澹台灭明者,孔子弟子,子游之同门也。步道曰径。修身正行,公事乃肯来我室,得与之语耳,非公事不肯来。言无私谒。”

康成云:“径逾射邪趋疾,禁之所以防奸,”谓不由正道,昌翔观伺,将开寇盗之端,故横行径逾者禁之,有相翔者诛之,则寇盗之端绝矣。君子绝恶于其细,禁奸于其微,射邪趋疾,未必遂为盗也,而昌翔观伺,为盗之端遂萌于此。野庐氏掌凡道径,塞其涂,合其迹,则形势不得为非,使民无由接于邪奸之地,故宴婴治阿而筑蹊径者,以此也。”

朱子曰:“非公事不见邑宰,则其有以自守,而无枉已殉人之私可见矣。”

杨氏曰:“为政以人才为先,故孔子以得人为问。如灭明者,观其二事之小,而其正大之情可见矣。后世有不由径者,人必以为迂;不至其室,人必以为简。非孔氏之徒,其孰能知而取之?”

皇侃曰:“灭明既方正,若非常公税之事,则不尝无事至偃住处也,举其明不讬狎倚势于朋友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着,《四书集注》朱熹着,《论语点睛》蕅益大师着,《四书遇》张岱着,《论语正义》刘宝楠着,《四书恒解》刘沅着,《论语新解》钱穆着,《论语讲要》李炳南着。

孔子简介(上):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燕妮从澹台灭明的两个特点:行不由径和非公事不入室。可以看出今天的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做个内心坦荡正直,有修为的文明公民,将得到大家尊重!!

小雨点夫子不仅对学生学业关心,也对工作进行考察和指点,对弟子一生都在塑造。当今这样的老师已经很少了,我们怀念他!!

荷荷学到了走得端,行得正,身正不怕影子斜,非公事不入室的有礼,来自于其身心的修为,德性的培养。

芳草从细微处能了解到一个人的内心修为,“行不由径”此是君子坦荡之相,不图捷径,行事光明磊落。“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不是公事不私自入领导办公室,就是没有巴结讨好上司之心,与行不由径一样坦荡胸怀。可见子游也是一个察人心细的好领导,惟才是用,以德感召人才。


264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会员登录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 主办单位: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陇ICP备18003001号-1    
  • 联系电话:18993355729   邮箱:3297571911@qq.com
  • 技术支持:甘肃星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8093315051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