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论语》学记117 跟着孔子学立志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117
《论语·公冶长第五》5·25
【原文】 颜渊、季路侍(1)。子曰:“盍(2)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3)善,无施劳(4)。”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
【注释】
(1)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
(2)盍:何不。
(3)伐:夸耀。
(4)施劳:施,施加、给予。劳,劳苦之事。
(5)少者怀之:让少者得到关怀。
【译文】 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也不愿将劳苦的事情给予别人。”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者能够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评析】 在这一章里,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还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人为处世的态度。孔子重视培养“仁”的道德情操,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从本段里,可以看出,只有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仁德”。
【学记】跟着孔子学立志
王鹏翔
读此章,透过文辞,和谐而庄重的画面浮现于脑海,圣贤气象迎面而来,引人入圣。
编者在颜回和子路的称呼上用的是他们的字,而非名,这种现象在《论语》中是少见的,究其用心不得而知,然其气象非凡之势亦能感知一二,有很厚的仪式感。
学此章,如能观想当时的情景,自己也侍立于一旁,亲见圣人与弟子之间谈论志向,心境自然也不一样,所获亦不一样。一起进入到当时的情景。
这是一个清风拂面,阳光明媚的日子,清脆的鸟啼声不时从远处传来,让人心情格外舒畅。夫子正襟危坐于塌上,颜渊、季路侍立于左右。此时,夫子缓缓地说道:“大家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吧!”子路听夫子要大家谈志向,不假思索,提高嗓门,眉飞色舞地说道:“我想将来把自己华贵的车马,漂亮的衣服与朋友们一起共享,不分彼此,即使这些东西被他们损坏了,我也不会觉得惋惜,更不会觉得有什么遗憾。”颜回待子路说完,缓慢而沉稳地开口道:“我要成为一个做了善事而不自赞,不把劳苦的事情给予他人的人。”子路见颜回说完,就有点按奈不住地露出笑脸问夫子:“我想听听夫子的志向。”孔子和蔼地点点头,便说:“我要让老者能有所安,对朋友以信相待,用慈惠对待还在成长的少年们,以引发他们的感怀之心。”
听见圣人与他的两位弟子谈完志向,如果你也在场,所言之志又会是什么呢?
师生三人,三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和追求。子路的志向体现出了他的豪气,重情义而轻财用,俨然一副侠者风骨。颜回的志向重善而向仁,如水润万物而不图回报。夫子的境界则更高,完全像大地,承载了社会的各个阶层,滋养于一切,并寄希望于少年,生命繁衍不息,此之谓星火相传之象也。
记得小时候,老师也问理想,同学们大多都会说长大了要成为诸如警察,军人,科学家,医生等,也都是为了他人,但缺乏引导,现在问小朋友的理想,回答也是如此。过去的人在志向方面几乎与今天的人们有所不同,周总理在小的时候谈自己的理想时就说:“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志向,他当时也没有说要为当总理而读书,而是为中华,格局不同,与之相比,现代人在立志方面不及古人。一言以蔽之,今日的人们一切以个人为终点,圣贤以成就仁徳,服务社会为目的。
如果一个人只是为了某种职业而埋头读书,不说格局,讲修德养,就其毕生追求的职业能否实现亦是未知,若未能实现,其梦想是否就此而终止,以至于陷于迷茫?若实现了,又要用什么样的徳能来继续支撑接下来的人生道路呢?以此观点论断,圣贤所立之志向更值得后人学习。
若是一个人立志要为家庭、他人、社会服务,其道路要宽广很多。譬如将当医生的愿望改成为服务民众的健康作为其志向,必然会有更高的动力驱使。此志向就不会局限于医生,而是可以根据时代、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随时改变,比如成为一名医疗器械研究方面的学者,或者卫生方面的官员,凡是能为人类的健康提供保障即可,至于从事什么职业则并不重要。也只有这样的志向才能一直在思想和精神上持续发力,初心不易违背。
【按语】此章足见圣门之大气象,端庄活泛,灵动淡然。若人立志不求自安,释门有言:“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此同为大愿大志。人有大愿,必有大智,故能成就不凡之事业。季路重友而轻利,小无我。颜渊为善不施劳,中无我。夫子安人惠人,大无我也。此境人所向往之!圣贤三志大小各异,然者殊途而同归,志道所成!
子路志于友
颜回不施劳
夫子为徳求
志仁无所由
名家集义
钱穆曰:“人我皆入于化境,不仅在我心中有人我一体之仁,即在人心中,亦更与我无隔阂,同此仁道,同此化境,圣人仁徳之化,至是而可无徳。然此老者朋友与少者,亦指孔子亲所接对者言,非分此三类以尽天下之人。子路徒有与人共之之徳,而未见及物之功。颜渊有之,而未见物得其所之妙。孔子则内外一体,直如天地之化工,然其实则只是一仁境,只是人心之相感通,固亦无他奇可言。”
刘沅曰:“学圣者先须志量广大高明,始能不为世俗所累,子曰:‘修道以仁,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中庸言:‘尚不至徳,至道,不凝’皆是此理,由回于天子之志私,乐善不吝不骄,不外视,斯民特功业,大小不同,不得谓由、回之志,为易能也,寻常人斤斤自利,一言济人,利物即以为墨子兼爱,不知亲亲仁民爱物,只此天理之良,不能自己爱敬,自亲长始,而推以及于家邦,无一夫不得其所,仁义浃洽适全乎孝悌之量,非格外施仁,舍本就末也。”
《礼记表记》云:“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以求处情。过行弗率,以求处厚。”
《荀子君子篇》云:“备而不矜,一自善也,谓之圣。不矜矣,夫故天下不与争能,而致善用其功。有而不有也,夫故为天下贵矣。”
《韩诗外传》曰:“遇长老,则修弟子之义;遇等夷,则修朋友之义;遇少而贱者,则修告道宽裕之义。故无不爱也,无不敬也,无与人争也,旷然而天地包万物也。”
程子曰:“夫子安仁,颜渊不是仁,子路求仁。”又曰:“子路,颜渊,孔子之志,皆与物共者也,但有小大之差尔。”又曰:“子路勇于义者,观其志,岂可以势利拘之哉;颜渊知同于人,故无施劳。其志可谓大矣,然未免出于有意也。至于夫子,则如天地之化工,付与万物而已不劳焉,此圣人之所为也。今夫羁靮(jidi)以御马而不以制牛,人皆知羁靮(jidi)之作乎人,而不知羁靮(jidi)之生由于马,圣人之化,亦犹是也。先观二子之言,后观圣人之言,分明天地气象。凡看论语,非但欲理会文字,须要识得圣贤气象。”
殷仲堪曰:“施而不恨,士之近行也。若乃用人之财,不觉非己,推诚暗往,感思不生,斯乃交友之至仲由之志与也。”
李充曰:“自伐者无功,子矜者不庄。”
孔安国曰:“无以劳事,置施于人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着,《四书集注》朱熹着,《论语点睛》蕅益大师着,《四书遇》张岱着,《论语正义》刘宝楠着,《四书恒解》刘沅着,《论语新解》钱穆着,《论语讲要》李炳南着。
孔子简介(上):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小雨点:作者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子路、颜渊还有夫子所立志向,并付诸于行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感悟到立志是走向成功的一门学问!!